• 无障碍浏览 无障碍浏览
  • 本站地图网站地图
  • 登录 | 注册
  • 网站支持IPv6

首页 > 专题专栏>专题回顾已归档>党员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>清廉正派大家谈

以政德涵养公道

发布日期:2022-04-25 15:52    来源: 万荣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     【字体: 】    打印本页

  回首过去,东汉“四知太守”杨震以“天知地知你知我知”的豪言壮语表达了自己的清正廉洁;放眼当下,廖俊波用“零遗产”表达了自己为脱贫致富奉献一生的初心使命;着眼未来,乡村振兴和民族复兴任重而道远,需要更多党员干部无私奉献,恪尽职守。古往今来清正廉洁的故事,无不向我们强调“政德”之于个人、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。新时代,涵养政德,需要每一位干部职工不忘初心,对党忠诚,顾全大局。

  涵养公私分明的良好政德,须下好不忘初心的“先手棋”。只有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,坚持为人民谋幸福,为民族谋复兴,才能涵养良好政德。“生也沙丘,死也沙丘,父老生死系”,短短数句诗词,勾勒了焦裕禄同志“心中装着全体人民,唯独没有他自己”的崇高品质。推动焦裕禄鞠躬尽瘁,清正廉洁的原因,正是他带领兰考人民走出贫困的宏大愿景。他不但为当代的领导干部涵养政德树立了标杆,更通过自身努力,为兰考的发展明确了方向。见贤思齐,每一位公务人员都应向焦裕禄同志学习,学习他一心为民,甘愿为了人民而奉献自己的崇高品德,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,只有如此,才能不负人民不负党。

  涵养公私分明的良好政德,须构筑对党忠诚的“保护伞”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做人要实,就是要对党、对组织、对人民、对同志忠诚老实,做老实人、说老实话、干老实事,襟怀坦白,公道正派。”对党忠诚,是一个党员干部必备的政治觉悟和基本的思想原则,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以来不断焕发出磅礴生命力,无数革命英烈用生命来证明自己的民族信仰,推动历史向前发展。立足党的百年奋斗历史,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赶考之路上我们只有增强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才能真正将公私之情融入到日常工作中,做到令行禁止,勤政爱民。做到对党忠诚,一方面,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历史。借助当下的党史学习教育,做到学史明理,学史崇德,学史增信,学史力行,才能以党的优良传统激励自己不断前行,另一方面,也要坚决拥护党的领导,党员干部是党的各项政策落地的关键一环,需要在认真学懂弄通政策的前提下,严格按照要求,结合当地实际,推动政策落地生根。

  涵养公私分明的良好政德,须迈过服务大局的“责任坎”。“在其位,谋其政,尽其责,成其事”。2019年末中国迎来了新冠肺炎的严峻挑战,在这场抗疫拉锯战中,无数党员干部奋战在抗疫一线,牢牢坚守,舍小家为大家,用实际行动为常态化防疫胜利保驾护航,使中国在全球抗疫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胜利。当下,政治氛围大势趋好,无数党员领导干部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、燃烧自我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国家、社会的担当。然而也有个别干部,思想懈怠,不思进取,他们就像温水中的青蛙,必将被时代所淘汰。不做温水中的青蛙,就需要为官从政者养成大局意识,学会从全局的角度思考和看待问题,必要时可以舍弃个人利益,才能让群众获得更好的幸福。

  行百里者半九十。成功从来不会从天而降,新时代的美好生活亦是如此,只有每位党员领导干部牢记党的嘱托,涵养个人政德,才能在面对困难时,以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”的奋斗精神和“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”的决心勇气,投身于服务群众的时代潮流中,续写新时代的璀璨华章。(原雪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