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无障碍浏览 无障碍浏览
  • 本站地图网站地图
  • 登录 | 注册
  • 网站支持IPv6

首页 > 万荣概况>历史文化

历史文化

发布日期:2024-11-14 11:48    来源: 万荣县人民政府     【字体: 】    打印本页

  万荣后土文化历经五千年风雨,一路走来,得黄汾滋育、受帝王推崇、聚先贤智慧、汇民俗传统,逐渐发展成为承载五千年文明智慧、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体系。后土文化是承载五千年智慧的文化结晶,传颂着“忠”与“孝”的美德,传承着“平”与“福”的愿景。万荣后土祠景区是后土文化的重要地标和展示平台,它位居县城西南边陲,黄汾交汇之处,这里是供奉后土之神的祠庙,是最早的国家祭祀地,是海内祠庙之冠、北京天地坛之源。

  万荣笑话被誉为“黄土地上的幽默之花”,它是依托全县地方社会生产生活文化背景,所形成的一种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民间语言艺术形式,是土生土长的万荣文化“土特产”。它来源于人们生活中的谐趣言行,生动有趣,机智幽默。它是万荣及河东地区群众的口头创作杰作,并广泛地流传于山西及全国各地。

  万荣县通化镇是隋唐时期著名文儒“三王”(王通、王绩、王勃)的故里,当地遗存有圣人墓、文中子祠以及数十通碑文,并且围绕圣贤的生平、遗迹形成庞大的故事传说圈,影响辐射至河津、渭南、三门峡、西安等周边地区。“王通王绩王勃”的传说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  万荣是浸润着红色文化基因的广袤热土、红色革命老区。在县西有黄河滩,1937年8月底到10月初,八路军115师、120师、129师在朱德、彭德怀、叶剑英、任弼时、左权和邓小平等同志的直接指挥下东渡黄河,全县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爱国救亡运动,留下了一段军民精诚团结共赴抗战的爱国佳话;在县东有稷王山,我县新编排的大型话剧《汾南壮歌》,讲述的就是革命烈士王斌、董警吾、王海清等共产党人,在汾南稷王山一带同日寇坚持斗争,开展游击战,最后壮烈牺牲的真实事迹。